|
王洁:股市、基金领域记者,天天跟“赚钱”打交道。熊市、牛市都经历过,有自己的投资理念:理财是一种长期行为,日积月累,只要用心,每个人都会成为赚钱高手。
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。这是一位朋友的父亲几年来投资基金的生动案例。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对赚钱感兴趣的投资者应该思考的问题:“我们怎样对待投资,该拿多少钱投资?” 在2006年之前,身为某机关退休干部的那位父亲曾经对炒股票、买基金嗤之以鼻。朋友买的不多,但已经开始纷纷赚钱。于是,朋友动员家里人都买点,毕竟,钱放在银行只有那么点点的利息。
2007年初,父亲被说动了,开始让朋友帮助买基金。朋友选了两只买给父亲,赚钱了;父亲再让买,朋友继续,又赚钱…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父亲不再让朋友买基金了,而是自己动手。“报纸上有评级,看着哪个顺眼就买哪只。”等到朋友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,父亲账上已经有数不清的基金。
2007年10月以后,股市急剧下跌。眼看着父亲账上的利润一天天变少,朋友建议父亲赎回,因为那会儿出来,最起码不亏。父亲说不。后面的故事每一位投资者都经历过,套牢、亏损、赔钱赔得绝望……父亲同样很痛苦但就是不认输。看报纸、听讲座,划星、评级……这些都不够,父亲把自己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开始定投。朋友觉得父亲“疯了”,并暗自后悔不该让老人买基金。
然而去年年底的时候,朋友悄悄告诉我,父亲的账户全部盈利,其坚持的定投立了很大一功。但朋友同时也很不解:“老年人到底该不该投资,怎样才能把握分寸。”
我个人认为,无论年轻还是年老,只要对投资感兴趣,都可以从买基金开始学习理财。但怎样才能做到把握分寸,还要靠个人的定力及风险承受能力。有一个通行的法则,就是用10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,再乘以100%,得出的结果就是基金在投资者所有流动资金中所占的适宜比例。比如老人已经60岁了,那么拿出40%的流动资金来买基金已经足够,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钱都押宝在基金这个有一定风险的投资品种上面。
(北京晨报 王洁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