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    

查看: 13458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刘氏来源及播迁考略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1

帖子

2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11/10/29 20:55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

刘氏来源及播迁考略


刘累公圣像图



文本是根据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(1783)开七公16世孙文华殿太学士刘墉修著《刘氏重修族谱集注》和清朝王相《百家姓考略》笺注为依据,再查考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左传》《新唐书》等古代史料,佐以各省刘氏郡望正宗《刘氏族谱》较准确的记载,由开七公28世孙刘承松敬撰,江西省寻乌县剑溪村万安书院刘栋梃整编


作者:开七公28世孙刘承松

原封刘氏:
清·王相《百家姓考略》笺注: 根据清朝王相《百家姓考略》笺注的内容: “[刘]彭城郡⑴。系出陶唐氏⑵。尧后有刘累⑶。至周为唐杜氏⑷。杜隰仕晋为士师,又为士氏⑸。士氏之后,复姓刘氏⑹。又,周定王母弟刘康公之后,亦为刘氏⑺。汉高祖乃士会之后也⑻。”  我们再查考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皇室权威史实资料,佐以各省刘氏郡望正宗大宗《刘氏族谱》较准确的记载,现分注如下:
⑴彭城郡,古代行政建制。望,世代居住在某郡(国)中的著姓大族,门第高贵,家世显赫。郡望之称,始于东汉末年,历魏晋南北朝逐渐固定下来,隋唐时仍沿用不变。早在两汉时期,刘姓皇族已在彭城、河间、南阳、广平、丹阳、临淮和南华等地形成巨族。隋唐以后,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,形成了数十个郡望,其中著名的有2 5 个。公元前6 9 年,汉宣帝地节元年将楚国改为彭城郡,治所在今江苏铜山县。隋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年间,曾改徐州为彭城郡,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徐州市、铜山县、沛县东南及邳县西北部、安徽濉溪县东部和山东微山县一带。彭城刘氏历来被视为刘姓郡望正宗,其源出于西汉皇族。
⑵陶唐氏,传说远古的一个部落。其首领为帝尧,相传他生于伊祁山,故以山名伊祁为姓,其部族最初居住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一带。帝尧传位给虞舜。尧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,被封到刘国(今河北唐县),久之,以居住地命姓,这就是出自祁姓的刘氏。因此,帝尧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最早始祖。封到刘国的祁姓子孙传说有二。一说:帝尧娶散宜氏之女,叫女皇,女皇生长子监明。监明之子名式,被封于刘,其后有刘姓。另说:帝尧生九子,第九子叫源明,受封于刘,为刘氏始祖。
⑶刘氏累公封为"御龙氏",夏代居住在河北刘国的人,曾跟絭龙氏驯龙。夏帝孔甲召贤喂龙,刘累应召,被封为"御龙氏"。龙死一,刘累用计蒙混,败露后逃到今河南鲁山县一带。因为刘累是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,他是士会的远祖,而士会是刘邦的远祖,固也被后世尊为始祖之一。
⑷至周为唐杜氏,刘累的子孙避居河南鲁山,至商代高宗武丁时,武丁为追封先贤,因刘累子孙是帝尧的后裔,被封到豕韦(今河南渭县东南),他们以地名为氏,称豕韦氏。商代末,豕韦氏被徙封到唐地(今山西翼城西),居尧之故墟,建唐国,称唐氏。周朝初年,周成王灭唐国,把唐遗族改封到杜原(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)建杜国。是为周王朝的附属小国,国君称杜伯。固族人以杜为姓,成为杜姓一支的始祖。
⑸杜隰仕晋为士师,又为士氏,周宣王晚年,杜伯被诛杀,杜国灭。其子孙分赴晋、楚、鲁等国避难。其中一子名隰叔逃亡到晋国,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为官,称士师。立功,被晋王赐以官职为氏,称士氏。杜蒍子名成伯缺,成伯缺的小儿子即士会。春秋晋国名臣大夫士会因其后代有威名赫赫的刘邦,发展为刘姓的主支,便成刘氏的又一始祖,士会的远祖是刘累,因此这一支刘姓与祁姓之刘是一脉血缘传承关系。
⑹士氏之后,复姓刘氏,公元前6 2 1 年,春秋时刘氏盛族,晋襄公去世,太子夷皋尚幼,执政赵构与诸大臣议,以立年较长的国君为好,遂议定立襄公之弟公子雍为晋君。而此时的公子雍正在秦国作为人质。遂派晋大夫先蔑和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。太子夷皋的母亲不甘心,赵盾等人又改变了主意,立小太子夷皋为晋君,即晋灵公。士会与公子雍等人由秦国军队护送到晋边境,一国不容两主,赵盾率军阻拦,兵戎相见,秦军大败。士会、先蔑无法回国,随秦军去了秦国。士会寓秦,受秦王赏识,组建家庭。数年后,赵盾以为士会在秦于晋不利,遂派魏寿余假装投秦,向秦王说愿献魏地归秦,又私会士会,劝其返晋。士会顾虑家属不好走,两人密谋一计,使秦王同意魏降献地日,派士会前往,并指水誓盟,如若士会被晋扣留,一定送还妻儿。士会回国与赵盾共掌朝政,晋国大盛。秦王履行诺言,送士会妻室回国,其家小中有不愿去晋国者,留居下来,以士会祖先的姓氏为姓,成为刘氏一支,演变发展为威名赫赫的刘邦盛族,固刘邦也被后世尊为始祖之一。
⑺西周初年两支姬姓刘氏,周定王母弟刘康公之后,亦为刘氏,刘姓之源还有姬姓之说。其源头有二:一说是,周成王 [西周王朝建立者姓姬名发,史称周武王。其父周文王姬昌,姬昌父名季历(公季),是古公亶父的小儿子。武王去世,子姬诵继位,是为成王。封王季 [武王继位后,追封古公亶父为太王,公季为王季之子(为其叔祖父)于刘邑(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,相传为刘累故居,因得名),其后裔以邑名为氏,形成姬姓之刘。另说是:东周末年,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,号称刘康公。其后代亦以邑为氏,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。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,现在已经无从查考。
(8)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汉高祖刘邦乃士会之后也,周宣王晚年,刘累裔孙杜伯被诛杀,杜国灭。其子隰叔逃亡到晋国,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为官,称士师。立功,被晋王赐以官职为氏,称士氏。杜蒍子名成伯缺,成伯缺的小儿子即士会。春秋晋国名臣大夫士会留居在秦国的一子,改姓刘氏,其后代有刘明,刘明生刘远,刘远生刘阳,到战国时,第十世孙(佚名)徒居魏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仕为魏国大夫。秦灭魏后,其子刘清移居到沛(今江苏沛县)。刘清生子刘仁,刘仁生刘煓,字执嘉。执嘉有四子:伯、仲、邦、交。第三子邦即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汉高祖刘邦。
改赐刘氏
1 ,汉高祖刘邦登基后,为感谢项伯救命之恩,封其为射阳侯,赐姓刘。当年项羽入关,听范增言欲杀刘邦,项伯奔告张良,刘邦得以幸免;项羽在鸿门设宴,范增使项庄舞剑,图害刘邦,项伯又救刘邦,
2 ,项伯遗族受刘邦封侯的有三人,皆赐姓刘。其后代繁衍成刘氏一大支脉,即:桃侯 / 项襄(封地今山东汶山县境),平皋侯 / 项它(封地今河南濕县境),玄武侯 /(封地待查?)
3 ,刘邦封齐人娄敬为关内侯,赐姓刘。刘敬后人也繁衍成刘姓一大支脉。
4 ,东汉舞阳人王常平,王莾立大功,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。
改姓刘氏
1 ,三国蜀将刘封,原姓冠。为刘备义子,改姓刘。
2 ,唐代官宦俱文珍,冒姓刘,名贞亮。
3 ,宋真宗继位后,因刘皇后从小无亲,为龚美之父收养,真宗赐龚美姓刘,认其为弟。
4 ,五代国主刘继恩原姓薛,因是刘承钧的养子改姓刘。刘继恩弟刘继元,本姓何,亦改姓刘,后继帝位。
5,朗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,自立为帝。
6,安定三水人卢方,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,自立为帝,据平凉等地。
7,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
8,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,冒姓刘。
少数民族的刘姓
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,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,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。
1 ,匈奴刘姓
①西汉初年,匈奴部族强盛,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,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(音mo du墨读)为妻,冒顿姓挛(音luan di銮低)。按匈奴习俗,贵者皆从母姓,所以挛氏子孙皆姓刘。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建立者刘渊、前赵国建立者刘曜、大夏国建立者刘屈孑(即赫连勃勃)都是匈奴贵族,于是匈奴人有了刘姓。。
②汉武帝时,匈奴内乱,呼韩邪率部归附汉朝。东汉光武帝初年,匈奴再分裂,一部份南下附汉,称为南匈奴。这两次匈奴人迁入塞内,再移居中原,改用汉姓,其中不少改为刘姓
③汉末曹操分匈奴余部为王,以刘豹为左部帅,入居中原。刘豹死,子刘渊继位。晋永安元年(公元3 0 4 年)晋室内讧,爆八王之乱,刘渊乘机回到左国城(今山西离石县东北)起兵反晋。公元3 0 8 年,刘渊称帝建都平阳(今山西临汾县)立 国号汉。刘渊死后,侄刘矅迁都长安,改国号为赵,史称前赵。南北朝(晋、魏)时,匈奴刘姓两度南下,两立政权,留居中原各地。由于均为皇族,繁衍势盛,成为中华刘姓的一大来源。宋·郑樵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述:"刘姓的东郡(今河南濮阳巿西南)、河南(今洛阳市一带)、雕阳(今陕西绥德)三族,均出自匈奴。
2 ,鲜卑族刘姓
公元4 9 4 年,北魏孝文帝拓拔元宏率鲜卑族众部1 0 0 多万人南下,入主中原,迁都洛阳,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,将大部分独孤氏改用汉姓。其中之一即改为刘姓,(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,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)成为当时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。他率先改"拓拔"为元氏。共改姓1 4 0 多个,其中独孤氏改为刘姓⑴,成为当时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(即:穆、陆、贺、刘、楼、于、嵇、尉。)注:
⑴独孤氏改刘姓的由来:汉光武帝刘秀子刘辅被封为沛王,其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,败于匈奴,被囚于独山下(今辽宁海城县境)。刘进伯子名尸利单于,为谷蠡王,号独孤部。至其六世孙名罗辰者,随魏孝文帝迁徙洛阳。故独孤氏改刘姓。
3 ,突厥沙陀⑴刘姓
①唐德宗时,沙陀人内附,定居今山西大同一带,长期与汉族杂居,不少人改汉字姓。如沙陀将领李克用,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,据今山西河东。沙陀是西突厥的一个小部,居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。
②唐亡后,军阀混战,五代十国。沙陀人在中原建立了三个割据政权,即后唐、后晋、后汉[后晋时,沙陀将领刘知远辅佐晋高祖石敬塘起兵立功,被封为太原王。辽灭晋,刘知远在晋阳称帝,继而进兵中原,收拾残局,建都于开封改国号汉,史称后汉。和北汉[公元9 5 0 年,后汉将领郭威起兵造反,攻入开封。次年郭威称帝,废汉立国,史称后周。这时,刘知远弟刘崇在晋阳称帝,国号仍为汉,史称北汉。其中后汉和北汉为沙陀刘氏所建。沙陀刘氏两度建立政权,虽国亡,但以其帝王之尊,皇族后世散居北方各地,成为刘姓又一支脉。
4 ,回族刘姓
中国回族形成于宋元之间,初无固定姓氏,入居中原后,回、汉杂居,很多人使用汉字姓。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"辽艾辽艾"(汉语义为珠宝)转音而来。明初以后,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,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,其中刘姓不少。
5 ,蒙古族刘姓
①元代,元仁宗为蒙古族人呼图克特穆尔取汉人姓名,因其母为汉人,姓刘,故叫刘汉卿。
②明初,朱元璋推行汉化政策,给一些少数民族贵族赐汉姓,其中赐给蒙古贵族萨尔图姓刘名允信。
6 ,满族刘姓
①满族人刘姓始于元代。女真人写古伦氏迁居中原,改姓刘名国杰。
②清代满族人大量入关,接受汉文化。康熙、雍正时,八旗子弟纷纷改用汉姓。辛亥革命以后,满族人基本与汉族人同化,普遍使用汉字姓,其中有刘姓。
7 ,维吾尔族刘姓
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。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在元亡后,其后裔多改姓。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,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。
8 ,高山族刘姓
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,清乾隆二十三年,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(卫、金、钱、廖、王、潘、黎)。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,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,认其姓为己姓,据统计共有7 9 个姓,其中有刘姓。
9 ,傣族、景颇族刘姓
明初屯田戍边的汉族官兵,其子孙后代与当地民族通婚,逐渐演化为少数民族,但保留原有的汉姓氏。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,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、景颇族。
10,契丹刘姓
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,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,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,金代“移喇氏”后人也有改刘姓的。(“移喇氏”即契丹国姓“耶律氏”的满语译音)
11,朝鲜族刘氏。朝鲜族人口近百万,居住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鲜族人有80万,其中刘姓人口数量位居30左右。据了解,在韩国有200多个姓氏,其中刘姓人数排在第三十四位。
12,京族刘氏。京族原称为越族,人口近两万,有31个姓氏,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,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%,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。越南的刘姓有三类,一类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刘姓,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,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、华人。不过,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。
13,藏族刘氏:在藏族人中,自古以来是有名无姓,但有自己特有的家族名与部族徽号:
  如:德格家族、卡隆家族、兰齐默家族、罗隆尼卡家族、穆尼德吉家族、卓克勒逊家族、吉桑切家族、乞木乌格家族、格西措慕家族、巴登绒布家族、曲羝轮珠家族,喀居丹增家族,巴朗结赞家族,仁青格多家族、瓦热卡巴家族、聂荣克玛家族、贡那家族、康葛吉玛家族、索郎宗尕家族、勒旺家族、贡勃土司家族等其汉姓均为刘,当代名人有曾任四川人大副主任的来自于德格家族的萨朗仁波切(刘子寿),著名摄影家卡隆-兰齐默家族的扎西更登(刘华),世界著名藏族艺人来自勒旺家族的洛桑顿珠(刘多吉)。(转自德钦寺藏传史书《王道世系明鉴》)
刘氏播迁
(一)(中原刘姓过江南下)
1 ,两汉时期
刘邦在消灭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势力后,"非刘氏不王",广封诸子宗族王侯以镇天下。在中国东南方向有刘友为淮阳王(封地?待查),侄儿刘濞为英王(封地?待查)。综西汉之世,累计皇子封王者3 0 余人,封诸侯者4 0 0 余人,遍布全国。以后,历代皇帝均效法刘邦。
东汉刘秀本是皇室远支宗亲,登基之后继承了西汉分封同姓王的办法,他的十一个儿子,统统封王,其兄弟子侄宗亲也封王列侯。刘秀之后,历代皇帝都照此分封。
如是,刘姓以皇族为主支,经过两汉2 9 帝4 0 0 余年的繁衍发展,封王代传以千计,列侯以万计,因而刘姓遍布全国各地。但此一时期,主要仍在我国北方,除长安、洛阳外,还有河南的濮阳、南阳、许昌、睢阳、兰考一带,河北的安国、涿州、邯郸、献县、平乡一带,山东的东平、临沂、掖县、郯城、全乡、泰安、禹城、平原一带。我国东南方向,徐州、沛县、萧县和淮北、扬州、苏州等地也已出现刘姓望族。
2 ,三国时期
①沛国相人刘馥,避乱迁居扬州,后被曹操委为扬州剌史。
②东莱牟平人刘繇(今山东蓬莱一带),避乱过江居淮浦,后到曲阿,为孙策所击,辗转至丹徒,后去江西彭泽。其后裔定居江西。


③南阳安众人刘廩(今河南镇平县),先投刘表,后奔扬州,投了曹操。
3 ,晋代
[公元2 6 5 年,司马炎用禅让方式灭魏,建立晋朝,史称西晋。公元2 8 0 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,中国重新统一。司马炎死后,晋室内讧,演变为八王之乱,战火遍燃,匈奴贵族刘渊起兵,永嘉五年西晋灭亡,晋贵族宗室南逃,在建康(今南京)重建政权,史称东晋]东西晋间,我国北部、西北部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,原住大族百姓相率南逃,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大移民。这次从永嘉初年的大移民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,南奔过江者逾百万,不少中原刘姓随流南下。
①南阳湟河人刘虬(今河南邓州),"徙居江陵"。
②临淮刘氏后裔刘会,永嘉时随元帝渡江,定居丹阳。
③南朝名将刘裕,祖籍彭城,迁居京口(今镇江)。
避难南下的大量移民先在江淮一带,后转徙江南各地,进而进入福建。据《台湾通志》,晋代从中原入闽者有1 3 姓,最后演变为客家人。
4 ,唐代中期
[唐高宗总章二年(公元6 6 9 年),高宗命陈政率兵前往福建泉州、潮州一带平乱。仪凤二年(公元6 6 7 年),陈政死,子陈元光代父领兵,平乱后率军屯垦于云霄山下。武则天垂拱二年(公元8 6 8 年),设置漳州,陈氏父子五代精心治理,社会安定,经济发展。至今,福建、台湾很多人自称为陈元光父子入闽将士后裔,奉陈元光为"开漳圣王",广立祠庙。]此时,中原地区正值"安史之乱",兵祸连连,生灵涂炭。于是中原人陆续南下投奔陈氏政权,人数在万人以上,其中不少刘姓,史有载者如府兵校尉刘举。
5 ,唐末五代时期
唐末黄巢起义到五代十国,中原地区百姓纷纷南下,是为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移民时期。
①[唐僖宗中和元年(公元8 8 1 年),安徽寿州人王绪、刘行权率众攻取河南固始。固始人王潮、王审知兄弟加入该军。兵败,王绪等引兵南下,经江西进入福建汀州。王潮、刘行权等擒王绪而杀之。推王潮为首领,欲引军回光州,行至泉州,杀暴吏泉州剌史廖彦若,又攻占闽岭五州之地,被朝廷命为福建观察史。王潮卒时值李唐灭亡,后梁主朱温占据中原,封王审知为闽王。]唐末随王潮、王审知入闽的军士及以后来投的中原百姓和李唐旧臣,人数在万人以上。据《台湾通志》,计有2 7 姓,其中刘姓,史有载者如前锋官刘行权,威武军节度判官彭城人刘山甫等。
②五代时,在我国南方诸割据政权中,有很多北方刘姓人氏来投。
例1 :山东兗州人刘信,兵败逃广陵,投吴国主杨行密,官至镇南军节度使。子刘彦英仕南唐,权势显赫。
例2 :河南洛阳人刘崇远,避乱渡江,仕南唐,为官文林郎、大理司直。
例3 :河南上蔡人刘安仁,先仕唐为潮州剌史,后徙居泉州,因经商又迁居广州。其子刘谦,唐咸通时为广州牙将,唐乾符五年(公元8 8 7 年)因战功被命为封州剌史,迁居封州。其子刘隐乘乱起兵占据岭南,被唐任命为清海军节度使。公元9 1 1 年,刘隐死,其弟刘岩( ?)继位,于9 1 7 年在广州称帝,国号越,次年改为汉,史称南汉,先后历四帝,6 7 年。
例4 :河南延津人刘崇黾,唐户部尚书,大顺初年出任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观察、处置等使。其子刘浚因中原乱离相继,前往依父,居广州,南汉立国,刘浚仕汉,官至中书侍郎。
6 ,两宋时期
[北宋靖康元年(公元1 1 2 6 年),金兵攻陷宋都汴梁(今河南开封)。次年宋唐王赵构在南京(今河南商丘)即位,改年号建炎,放弃中原,南逃扬州。建炎三年,金兵二次南侵,赵构渡江,拚命南奔,直到温州。金兵退后返回杭州定都,称临安。公元1 1 3 4 年金 兵第三次渡淮河攻击南宋,中原再次发生大逃亡。三次战火推向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,中原士民流寓江浙一带甚众,其中刘姓也有很多,落籍当地后,成为江南刘姓各支系移民的开基始祖。]
①开封人刘铉,南渡时徙家于苏州,遂为长洲人。
②开封人刘畿,南渡后居建康,其后裔居平江长洲。
③开封人刘功甫,仕宋为江西万安县丞。
④抗金名将刘光世,本保安军人(治所在今陕西志丹县),南渡后任制置使,屯守镇江,其后裔遂为镇江人。《老残游记》作者刘鹗为其二十二世孙。
⑤德顺军人刘錡(今甘肃静宁),系泸州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,后为将,解兵权后归居镇江。
(二)(南下刘姓入闽入粤)
今广东、福建等地刘姓人多认为自己是刘永后裔,认为刘祥是入闽开基始祖,刘开七是入粤开基始祖。史料如下:




  1 ,刘永是三国蜀汉主刘备的次子,蜀灭后居洛阳。晋代永嘉年间,晋室南渡时,刘永后人随迁居江南。
  2 ,唐朝末年,刘永第三十三世孙刘天钖,仕唐僖宗为翰林学士、视察使。黄巢乱起,刘天钖弃官奉父刘祥南下,避居到福建汀
州宁化县石壁洞(今石壁乡,宁化石壁洞,实际上是一个影响较大的移民点,有点类似山西洪洞县大隗树。南下移民进入福建前有屏障武夷山,此处则为一通道。中原移民多在此集结,经休整形成较为规模的移民集团,再结伴向闽粤各地整股流寓。)。后代遂以刘祥为入闽开基始祖。
  3 ,北宋时,刘祥四世孙刘仕出任河南宣抚使,到宋末,刘仕后裔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官授潮州总镇。后代以刘开七为刘姓由粤入闽开基始祖。
  4 ,刘开七御寇而亡,其子刘广傅官授江西瑞金县令。刘广傅有子十四人,孙八十三人,支脉繁茂,分居江南并陆续向四外扩散,遍及东南各省以至两湖、四川、云貴,甚至港台及东南亚各国,但以广东、福建较为集中。
(三)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,形成了许多郡望,据有关史料记载,刘姓郡望达25个,其中有名的有18个。
  1 彭城郡:西汉的时候设立,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,后又改为彭城国,治所在彭城。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。
  2 沛郡:西汉时置郡,治所在相县。相当于今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  3弘农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弘农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
  4 河间郡:汉初置郡,治所在乐城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。
  5 中山郡:汉时置郡,治所在卢奴。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。
  6 梁郡:汉高帝时置郡,治所在咀阳。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。
  7 顿丘郡:西汉、西晋两次置郡。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。
  8 南阳郡:战国时置郡,治所在宛县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。
9 东平郡:汉晋置郡,治所在无盐。南朝宋改称东平郡。此支刘氏,
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。
  10 高密郡:西汉置国,治所在高密。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.
  11 竟陵郡:西晋置郡,治所在石城。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
  12 河南郡:汉置郡,治所在洛阳市东北。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。
  13 尉氏郡:春秋时郑国尉氏邑,秦时置县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。〈御龙氏刘累公像〉
  14广平郡:汉置郡,治所在广平。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。
  15 丹阳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宛陵。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,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。
  16 广陵郡: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,治所在广陵。东汉改为郡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。
  17 长沙郡:战国时置郡,治所在临湘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。
  18 临淮郡:汉武帝时置郡,治所在今安徽。此支刘姓,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。
19、东莞郡; 20、平原郡;  21、琅邪郡;22、兰陵郡; 23、东海郡;  24 宣城郡;  25、高阳郡;
(四)三大堂号
  1 彭城堂: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,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,时间较早,人口、支脉较多,影响较大,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。
  2 豢龙堂:夏相刘累,相传他善于养龙,被封为豢龙氏。
  3 藜照堂:汉代的刘向,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,有一天,一个老翁穿着黄衣,拿者藜杖,吹着拐杖上的火焰,拿出天文、地理的书给刘向。刘向问:“你是谁?”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,听说他好学,特来看他。刘向一生著述很多,见了老翁后,才思更加敏捷了。姓启刘国;望出彭城。

abbr_44313390979114b451ad7f10433b64e5.jpg (159.65 KB, 下载次数: 227)

abbr_44313390979114b451ad7f10433b64e5.jpg

32

主题

296

帖子

536

积分

初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2
发表于 2011/11/15 19:51 | 只看该作者
说得太好,太详细了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兴宁A8 (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)  

GMT+8, 2024/12/22 22:28

© 兴宁A8

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、电脑、平板一站式访问!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