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伟妈妈:希望儿子成才,不得不扮黑脸 “我对孩子严格,还不是为了他好。”小伟妈聊起儿子对她的不满,自己也是一肚子委屈。她说,自己当年就是吃了学习不好的亏,大专毕业后没找着好工作。 如今,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,将来替自己一圆大本梦。“老公忙得没空管孩子,就知道纵着孩子的性子来,我要不扮‘黑脸’,真怕孩子被宠坏了。”小伟妈说。 在采访中,不少妈妈都表示,自己之所以被孩子讨厌,很大程度上和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承担了过多责任有关。“都说干得多,错得多。孩子爸甩手不管,我们管的人自然在孩子面前不落好。”孩子上四年级的王女士说。还有的妈妈表示,自己脾气大有时候和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有关,“工作压力很大,孩子再不听话,就很容易发作。” 双重压力下,母亲变“坏人” “‘严母慈父’和现在中国的社会分工以及家庭分工有关。”心理专家杨清说,现在家庭中男性的主要任务还是“主外”,女性不得不肩负起更多孩子的教育责任。在教育中,母亲更能体会宠溺对孩子成长的负面作用,只能板起面孔化身“严母”。而没时间管又心疼孩子的爸爸,出于补偿心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“慈父”。此外,大多数母亲除了在家庭中承担持家和扶养孩子的责任外,她们也有自己的工作,也要承担职业压力,这样在内外双重重压下,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难免脾气急躁成为“坏人”。 注意:母亲太强势,影响孩子“性商” 在家庭教育中,“严母慈父”的模式存在怎样的问题?杨清表示,这一模式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着致命的伤害。“孩子眼中看到的母亲是强势的,父亲是温柔甚至是软弱的,但这和社会或影视作品中男女的形象又是截然相反的。于是,孩子困惑了,他不知道男性和女性哪种形象是正常的,从而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别取向。”杨清说,很多男孩女性化、女孩男性化的“第三性”孩子就是这样出现的。而这样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,他们的自我性别模糊,“性商”不高,不会和异性交往,不懂得应该如何做男人和女人,一部分孩子甚至因此性别错乱,发展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。 杨清表示,虽说“严母慈父”有弊端,也不是说“严父慈母”就一定好。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,都应该多参与孩子的教育,使孩子获得相对平衡的父爱和母爱。同时父母要注意,回家的时候,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回归父亲、母亲、妻子、丈夫的家庭角色,不把社会身份和压力带回家。“关键还是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做父母,学会如何做个好父母,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最理想的家庭教育。”杨清建议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