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    

至七零八零年代的我们

查看数: 10044 | 评论数: 39 | 收藏 0
关灯 | 提示:支持键盘翻页<-左 右->
    组图打开中,请稍候......
发布时间: 2017/8/5 12:49

正文摘要:

送给出生于七十,八十年代的人们。 生在土瓦房,吃饭四方桌。 吸的是母乳,牛奶没见过。 稻草垫床睡,兄弟同被窝。 卫生不太好,狗蚤特别多。 萝卜节瓜汤,炖它一大锅。 锅里若煮肉,能吃一斤多。 长到七 ...

回复

den 发表于 2017/8/8 00:10
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,以前活生生的老一辈都去守山了,一代接一代
史丹人 发表于 2017/8/6 21:39
真实写照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20:33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20:27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20:13
最起码现在的后生吃苦精神不可能比以前的人强了,现在都是什么社会了,那些后生还不会做钱热一点就闹着要 ...
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20:13
白云村 发表于 2017/8/6 19:45
只能在此祝兴宁后生: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!

最起码现在的后生吃苦精神不可能比以前的人强了,现在都是什么社会了,那些后生还不会做钱热一点就闹着要开空调的,怎么可能吃苦?告诉你,去年热天我房间的空调坏了,用了10多年的空调不值得修了,而我又不想该年买空调,所以我硬是没有买,把老婆赶到女儿房间睡,自己一个热天都靠打地铺吹风扇挺过来的!换成20多岁的后生里,哪个有这个毅力?!直到今年5月份才购置新空调。
白云村 发表于 2017/8/6 19:45
只能在此祝兴宁后生: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!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9:43
柳建 发表于 2017/8/6 13:08
七十年代以前生的比较确切,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应该很多不知道了

确切地说80年以后出生的基本感受不到了。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9:41
丘兴平 发表于 2017/8/6 13:37
我读了三年幼儿园,四幼读的。现在学校都建成楼盘了

我看你诗里说“没读幼儿园直接上小学”,所以我就说那样的话。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9:39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3:43
伲有矛扛过猪旺里给左邻右舍?

看过别人家端,我倒没端过,那时谁家杀了猪都要端猪红给左邻右舍的。
xxgg 发表于 2017/8/6 16:27
八零后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4:20
刘三姐的七字歌是不是客家七字山歌?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4:06
八九十年代后生看电影不感兴趣,对放映机好奇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3:52
有一部饶平拍的客家围电影"天赐"(绿竹村风云),解放前小孩圩上卖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3:47
幻灯机、幻灯片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3:46
不是吹,我还收藏放映机、电影拷贝片(影片)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13:43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15
我城里读的幼儿园在1979年时都有二十多年历史了,它是小学附设幼儿园,所以比我更年长的比如60后都是有幼 ...

伲有矛扛过猪旺里给左邻右舍?
丘兴平 发表于 2017/8/6 13:37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1:59
想起来也是怀念啊,你写的是农村的,我是城里农村都住过,住城里的时候没那么苦,我是读了2年幼儿园的,每 ...

我读了三年幼儿园,四幼读的。现在学校都建成楼盘了
柳建 发表于 2017/8/6 13:08
七十年代以前生的比较确切,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应该很多不知道了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15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1:59
想起来也是怀念啊,你写的是农村的,我是城里农村都住过,住城里的时候没那么苦,我是读了2年幼儿园的,每 ...

我城里读的幼儿园在1979年时都有二十多年历史了,它是小学附设幼儿园,所以比我更年长的比如60后都是有幼儿园读的。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11
很精彩的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05
看来摸螺打蟹你也晓。

是的,我比较幸运,城里和农村的生活都体验过。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10

我是看着福兴中学建起来的,现在又撤了,好桑心啊。当时黄华华屋旁的路是砂石路,一路通到永泰关,是我们进城的唯一通道,老爸带我回家乡时从西河桥一直走路到老屋卡,老爸高兴的时候就花点钱坐单车(自行车),西河桥头有单车搭客的。那时还没有205国道呢,砂石路旁都是稻田!
很精彩的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05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1:59
想起来也是怀念啊,你写的是农村的,我是城里农村都住过,住城里的时候没那么苦,我是读了2年幼儿园的,每 ...

看来摸螺打蟹你也晓。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2:04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3:37
阿锡理发三抱二括,钱又爱多翻碱又矛摸

那时农村理发只要2毛钱,城里也只是5毛钱,“三刨两刮”我不同意,他们都是比较认真负责的老师傅,农村条件所限“翻碱又矛摸”我倒同意,他们都是流动的理发师傅,理了上家理下家,当然就没同你洗头了,而城里的是有洗头的。
huanghh 发表于 2017/8/6 12:03
以上都属实,哈哈,给你点个赞
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7/8/6 11:59
想起来也是怀念啊,你写的是农村的,我是城里农村都住过,住城里的时候没那么苦,我是读了2年幼儿园的,每星期有一次肉吃,吃的是那种“花尖”或者“大蒜闷三层”,当时觉得很好吃;放寒暑假回到农村又体验农村生活,咸菜务何糟嫲都吃过,也在坜里捉过鱼,把坜的两头堵死把水付干,就可以抓鱼啦,那时鱼可真多啊!现在的坜里有什么?垃圾成堆!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6 08:05
以前的福兴

20170806_080101.jpg (25.2 KB, 下载次数: 625)

20170806_080101.jpg
丘兴平 发表于 2017/8/6 00:00
搞注注里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8:09
瓦碴叫瓦孤仓里
zyn 发表于 2017/8/5 18:01
好!真实。有一点对崖不符合,吃【李子】。崖屋背只有小许【稔里】,熟的很甜,青的也吃了后拉大便“冤枉”,笑。 祝好!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4:24
九零、零零后看我们是古代人了,哈哈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4:10
电影原声带最好听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4:06
你阿爸阅历过
丘兴平 发表于 2017/8/5 13:58
兴宁呆古里 发表于 2017/8/5 13:06
小丘经历过?

哥哥,我也是八零后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3:37
阿锡理发三抱二括,钱又爱多翻碱又矛摸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3:13
煎豆腐两面列,阿爸有钱认真擦,哀里矛钱酿括杀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3:10
写的好似是六十年代生人的经历
兴宁呆古里 发表于 2017/8/5 13:06
小丘经历过?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2:59
公益

20170804_230402.jpg (22.75 KB, 下载次数: 619)

20170804_230402.jpg
乡愁 发表于 2017/8/5 12:56
六十年代生人可以评论吗?

QQ|Archiver|兴宁A8 (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)  

GMT+8, 2025/2/4 02:33

© 兴宁A8

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、电脑、平板一站式访问!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