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,家长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:孩子经常会把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拿回家,小的孩子可能是其他小朋友的卡片,玩具,铅笔橡皮等等。家长发现后问孩子,孩子可能会说是小朋友给的,或者是捡的。大一点的孩子甚至还会偷偷从父母或别人的钱包里拿钱。父母发现孩子的偷拿行为后,责骂过,体罚过,可孩子甚至还是屡教不改。 这种行为,令家长和老师烦恼不已,由于屡管不禁,甚至好多家长和老师也对孩子丧失了信心,并由此给孩子下了“偷窃”的定义。其实,父母要注意,孩子因为年龄小,偷拿行为与成人的偷窃不能一概而论。因为,孩子的偷拿行为背后,有着他们心理的小秘密。 孩子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原因一:孩子是非界限模糊 年龄较小的孩子,是非界限模糊,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,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,但花钱的需要占了上风,就去拿着花。他们内心没有规则,缺少现实感。明明不是自己的东西,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幻想,把东西认为成是自己的。 此外,2-3岁的孩子没有“你的”“我的”之分。对于2-3岁的孩子来说,没有“你的”“我的’概念。他们会认为凡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拿过来据为己有。所以当他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时,就会不管是谁的,就要拿过来或抢过来作为自己的。这时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能说偷的,因为这时孩子的行为是无意识也是无道德之分的。 原因二:孩子的需求未被满足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怀,手中缺少零用钱,引起偷盗。有的父母认为从小不能让孩子花钱,花惯了将来就会大手大脚乱花钱。吃的家里有,文具用品也买好了,因而不给孩子钱。然而孩子有自己的爱好,看到同学的家长给孩子零用钱可以购买自己喜爱的东西,而自己却得不到,于是找机会就拿家里的钱或别人的钱。很多父母基本上都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不需要,甚至有的父母粗暴地拒绝孩子的要求。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,还因为父母的态度,而隐藏或压抑了欲望,在某种时机中就会爆发出来,表现为偷拿行为。 原因三:不良榜样的影响 有些有偷窃行为的孩子,要考虑其背后是否有惯偷唆使。在很多时候,一些孩子为了在同龄的孩子当中表现自己的勇敢,而去尝试这种偷窃的冒险行为。另一方面,孩子偷拿家长钱,好多也是因为受周围同伴行为的影响。看到同伴能够悄悄地拿到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因此也就产生了模仿的行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