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宁A8 发表于 2013/4/7 09:43

《亮剑》编剧都梁:抗战剧第一要素是展现真实

  在电视荧屏盛行了多年后,抗日题材剧似乎正朝着武侠化和偶像化的路线越走越远,“徒手撕鬼子”“绣花针伤人”等逆天神迹频频上演,各种“高富帅”横行,在炮火里谈恋爱似乎也成了一种流行。
  4月5日晚,打造了《亮剑》《狼烟北平》等脍炙人口作品的作家、编剧都梁携新书《大崩溃》来长沙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他揭露了不少抗战历史里的真相,其实战场,并没有那么多“高富帅”,也没有如此多“江湖豪侠”,在他看来,抗战题材第一要素是展现真实,“别总想着取悦观众来加些什么新鲜元素,观众永远没法讨好”。
  旧作《亮剑》 第一版不很满意,但大家都认同了
  从《亮剑》到《血色浪漫》到《狼烟北平》,都梁的每本小说都拍成了影视剧,尤其是电视剧《亮剑》,更是成为了不少观众心中的经典,曾有网站统计,这部剧在5年内被重播了3000多次。在他看来,写电视剧和写小说没什么区别,甚至电视剧比小说好做,因为省很多笔墨,人的心理描写、场面语言等电视剧里都不需要。
  潇湘晨报:《亮剑》拍了两个版本,你自己比较欣赏哪一个?
  都梁:在我看来,新版的从拍摄、摄制、制作包括里面的战斗场景,应该说是非常精良的,懂行的人一看应该都明白,里面的枪支弹药都是没穿帮的。第一版其实我并不是很满意,穿帮镜头很多,拍摄也是一塌糊涂,但它先入为主了,大家都去关注它的故事性而忽略了这些镜头,而且当时的几个演员都演得非常好,所以就掩盖了许多不足。全国的老百姓都认同了这一版,以后拍得再好,大家也不承认,就像《红楼梦》《三国》,再怎么翻拍,大家还是会喜欢原来的。
  潇湘晨报:听说要拍电影版《亮剑》,这会不会是在过度消费这个题材?
  都梁:现在确实正在筹备,但电影肯定不是步电视剧后尘,因为它只有两个小时,会充分发挥电影手段,注重的不会是故事,而更注重场面,比如说战争。就像《拯救大兵瑞恩》或《集结号》,里面的故事不重要了,看的就是里面两三场的打戏,达到影视的视觉冲击效果就可以。剧本是由我自己来操作,肯定会进行改编,不会是再次复制。只是我很想能够拍一个很精致的战争画面出来。
  新作《大崩溃》 全景式的战争,尽量还原历史真实
  虽然几部剧知名度都非常高,但都梁本人一直很低调,他说自己就是一业余作家,不靠这个混饭吃,所以创作上也更自由,因为不讨好任何人。新作《大崩溃》讲述的是豫湘桂战役的历史,他也表示,跟《亮剑》完全不同:“我不想沾这个作品的光。”
  潇湘晨报:据说这次重走豫湘桂,是为了《大崩溃》选景?
  都梁:对,我希望拍摄时尽量选取当时发生战役的真实场景,还原历史真实。
  潇湘晨报:你有说过,这部作品很难达到《亮剑》的影响力?
  都梁:嗯,我也没有想过复制它的影响力,《亮剑》属于很讨巧的作品,它有43万字,然后李云龙往那一戳,那么多的人物故事都是为他服务,这个人物不丰满也得丰满起来,《大崩溃》主要是写历史,全景式的战争,其次才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命运,是人物为历史服务,可能它的戏剧性没有《亮剑》那么强,会更关注历史的真相。
  潇湘晨报:那是不是改编的时候会进行加工,加深它的戏剧性?
  都梁:当然,大历史方面的,高层的这些运作,可能都需要删除,然后就会需要加大一些剧情与故事性。但可能让所有的读者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事,找到愿意读的那一部分读者就行了。
  武侠化?
  “不动脑子的写法”,没有穿帮的太少
  潇湘晨报:最近大家在讨论的一个现象是:抗日题材泛滥,到处都在打鬼子?
  都梁:其实这也跟我们题材审核有关,抗日题材比较不受限制,所以大家一窝蜂都去写了。然后这些编剧、导演为了走新路子,就会按照武侠的路线去写,什么徒手撕鬼子、手榴弹炸飞机这种事都出现了。可能这股潮流下去,拍着拍着,柴火都能扔下一家飞机呢!这个没有办法,除非有限制。但如果真的打仗这么容易,也不会要八年抗日了,这些基本上都是不动脑子的写法。
  潇湘晨报:那你会看吗?像现在很多抗日剧的穿帮会不会一眼就看出来?
  都梁:我很少看,基本上不看,因为没有穿帮的实在是太少。坦率地说,可能很多导演自己也不懂,就算穿帮了也看不出来,然后被观众挑了出来他也无所谓,有的导演就跟我说,“我又没去军队呆过,我觉得我不懂是应该的”。我就说这话不对,你既然当导演了,你就得做功课,你必须得懂。
  潇湘晨报:在你看来,一个好的军事题材作品应该符合哪些标准?
  都梁:应该给大家真实地表现一段历史,表达一种参战军人的气质。像《亮剑》里头出现的战斗,都是真实发生的,除了演员是我虚构的。
  偶像化? 观众永远没法讨好,这是算计的失误
  潇湘晨报:还有一种趋势是抗日剧偶像化,就是剧里一堆“高富帅”在炮火里谈恋爱?
  都梁:那个我也看了,他把摩托车骑到战场,发型都是现代的,就是在玩酷。很多影视剧里,国军军官穿着笔挺军服,穿着皮鞋,有空就喝咖啡吃西餐,武器也是精良的美式装备,个个都很精英。其实哪有这么好,在整个抗战期间,中国军队除了驻印军外,从远征军、中央军到各省地方部队甚至连鞋子都不发,下级军官和士兵一律穿着自己打的草鞋,国军的军装也是三年一换。1944年10月龙陵会战时,作为中国最精锐部队的第5军投入战场的时候,为了向盟军显示中国的形象,才特别配发了胶鞋。怎么可能个个都是皮鞋大衣靴子这么拉风,这些都很扯。
  潇湘晨报:一些导演的说法是,偶像化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?
  都梁: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,在我看来,他们是在讨好观众,但其实观众永远没法讨好,众口难调,你做你自己表达的东西就可以了。刻意去讨好观众中那些品味比较独特、喜欢高富帅的人,这个面就比较窄了,老年人怎么办,中年人怎么办,看电视剧还真就是中老年人为主。你讨好了一部分人,另一部分就得罪了。我觉得这种就是一个算计的失误。如果真的有观众特别喜欢看高富帅在抗日战场谈恋爱,那我也觉得这些观众品味挺浅的,也可以不考虑了,水平太低了。(来源:潇湘晨报)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《亮剑》编剧都梁:抗战剧第一要素是展现真实